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警务资讯 > 警方提示

警惕“银行经理”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

时间:2016-05-16  作者: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

511,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举办“走进警营”活动,向群众模拟了一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金融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情景。
  “我是某银行的‘马经理’,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款理财产品。该产品是我们银行与一家国际性投资集团共同推出的高端理财产品。”该“银行经理”介绍。
  “最低投入是多少啊?收益怎么样?”见有人问,“马经理”立即热情介绍,该产品投资少、回报高。单份申购金额1万元,分30天、60天、90天不同期限,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0%25%30%。紧接着,“马经理”补充说,该产品原本的推广对象仅限地级市银行行长级别及存款额300万元以上的VIP客户,目前只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内部认购,机会难得。
  “我要认购,怎么办手续?”听完“马经理”的介绍,有人便激动地询问起认购途径。“马经理”表示,需要填写产品推荐书,留下姓名、联系电话。另外,扫描二维码还能获得188元的微信红包。
  演示后,民警一一“拆招”,揭示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流程和危害:
  步骤一:塑造专业形象,骗取群众信任
  “名人站台、专业推广,在各类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中层出不穷。”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政监室主任李文峰举例说,近期判决的广东邦家租赁服务有限公司非法集资案,便是打着某大型运动会赞助商,以及多个公益活动赞助商的旗号,邀请知名人士站台,在全国各地大肆开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活动。
  步骤二:声称超高收益,对风险只字不提
  经侦民警提醒,大部分非法集资宣称利率在16%20%之间,对风险却只字不提。而正规理财产品的年收益只会比存款利率略高。面对高投资回报,市民一定要保持理性。
  步骤三:填资料扫码,获取群众个人信息
  经侦民警提醒,泄露手机号码所带来的危害绝非骚扰电话这样简单,可能还会遭遇诈骗。另外,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可能包含有风险的网址链接、应用下载等多种信息,扫描之后可能导致银行卡被盗刷。